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炎夏知行·实践有声⑤|明理书院赴南水北调工程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青年学子对话资深工程师 感悟家国情怀与时代担当

7月5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明理书院怡四社区赴南水北调工程暑期社会实践团通过线下拜访,深度访谈了曾参与南水北调西线勘探、东线设计及关键性穿黄工程建设的资深高级工程师。此次活动聚焦挖掘工程背后的精神财富,引导青年学子在对话中感悟建设者的家国情怀与时代担当,深化对南水北调精神内核的理解。


1041C5

图为与老工程师合影

泛黄手稿见丹心,天险通途印忠诚

老工程师展示了一张极具历史感的黑白照片:横跨大渡河峡谷的简易索道,在云雾缭绕的峭壁间若隐若现。他介绍,这是西线工程初期勘探队员跨越天险的生命线。“脚下是奔腾激流,头顶是嶙峋绝壁,每一次滑索都考验着勇气与责任。”老工程师指着照片中模糊的身影,讲述了地质队员如何身背仪器、悬空作业,在险峻河谷中获取宝贵水文地质数据的故事。每一道绳索印记,都是‘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紧接着,他翻出一张北洛河畔的老照片:几名年轻的技术员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泥泞的河滩上,肩扛沉重的测量仪器,裤腿沾满泥浆。“为了摸清每一段河床地质,我们徒步走遍了北洛河险滩,”老工程师回忆道,“白天蹚水爬山记录数据,晚上在煤油灯下核对校验,只为确保设计蓝图精准无误。


D50E9

图为南水北调西线记录照片

“不可能”中闯新路,方寸之间显匠心

谈及最具挑战的穿黄工程,老工程师详细描述了当年面对外国专家“不可能”的断言,工程团队如何自力更生、攻坚克难,最终掌握盾构机穿越复杂流沙层核心技术的历程。“没有路,就自己闯出一条路!”老工程师话语铿锵。它启示我们,创新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直面挑战的勇气和‘十年磨一剑’的专注。”队员们从老工程师展示的工程细节图和他撰写的技术总结文章中,深刻体悟到“毫米级精度”背后所蕴含的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品格。


F9422

图为穿黄工程照片

精神传承砺初心,青春接续强国梦

访谈结束后,青年团队立即组织了深入的线上研讨。队员们围绕老工程师讲述的故事、展示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热烈交流感悟。这次对话,让我们跨越时空触摸到了南水北调精神的鲜活脉动——那是忠诚报国的赤子之心、是锐意创新的开拓之志、是精益求精的匠人之魂、是守护生态的时代之责。这精神丰碑,为我们标定了青春奋斗的坐标。大家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将这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科技攻关、服务人民的第一线贡献智慧力量。

此次访谈活动,青年学子直接聆听建设者心声,从珍贵的一手资料中汲取精神养分,将宏大的国家工程叙事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精神力量。活动深化了青年对国家重大战略工程意义的认识,激发了科技报国、实干兴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力证明了即使在特殊条件下,青年一代探寻精神根脉、坚定理想信念的脚步永不停歇。


12F0C9

图为老工程师为青年寄语








上一条:炎夏知行·实践有声⑦|明理书院“薪火乡传”社会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下一条:炎夏知行·实践有声⑥|明理书院赴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社会实践纪实